文章正文
一流军队必然要有一流装备
作者:www.中国安国.com    发布于:2018-10-06 09:13:21    文字:【】【】【
摘要:转载自:光明网 百家号09-0105:43

    作者:彭洲飞(军事科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指标和物质基础。在信息化时代,随着高新技术广泛运用,战场胜负不仅取决于军队数量多寡,而更多取决于军队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习主席提出要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这是深刻把握人类战争普遍规律和信息化战争特殊规律、着眼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把新时代强军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深远意义。陆军第21集团军某红军团组织新兵学习高射机枪的性能与构造。 袁宏彦摄/光明图片

武器装备历来是军事领域最活跃的因素,正因此,建设一支掌握先进武器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长期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努力,我军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已经由过去小米加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发展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已迈进新时代。从国家安全环境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外部安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做到以武止戈,我们必须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作支撑;从军事领域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正在上升。一些军事强国大力发展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前沿科技,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军事化发展,一些先进武器装备从技术上突破了时空界限,一旦实战部署,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战争攻防格局。如果在武器装备上存在时代差,我们就很难做到能打仗、打胜仗。正所谓时者,势也。面对国家安全环境对我军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面对科技革命带来的风险挑战,努力使我军武器装备在现代化征程中有一个大跨越,是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所趋、大势所趋。

战争是武器装备发展的最好推手,设计武器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意大利军事思想家杜黑曾说过:一个想要制造一件好的战争工具的人,必须首先问问自己下次战争将是什么样的。现在西方一些国家在武器装备研发上,提出了以理论为依据的需求体制,改变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打什么仗发展什么武器。这种理念启示我们,要深化对未来作战的研究,以敏锐的战争嗅觉,对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进行全方位扫描,积极主动地盯着明天的战争设计和研制武器装备,准确把握未来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增强武器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避免走弯路。战争是生死博弈,要秉持敌人害怕什么就发展什么的理念,找准敌人的软肋”“命门”“死穴,重点发展克敌软肋、使敌害怕的武器装备,努力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非对称战略优势,避免在对方优势领域狭路相逢跟龙王比宝

现代战争是体系和体系的对抗,武器装备建设必须贯彻体系建设思想,改变重单项武器、轻体系建设的思想,切实以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为评价标准。要搞好战略统筹和体系设计,加强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武器装备体系结构,使武器装备建设与作战需要有效对接。作战需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要创新作战需求生成机制,把作战需求贯彻到武器装备研制全过程,确保研发和生产的武器装备适应能打仗、打胜仗要求。

科学技术关系核心战斗力、核心竞争力,军事强国历来对我国实行封锁与垄断。因此真正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靠进口武器装备是靠不住的,走引进仿制的路子是走不远的。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中国特色武器装备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使我军武器装备发展深植于自主创新的土壤中。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加大战略性、前沿性重大技术研发力度,大力发展能够大幅提升军事能力的颠覆性技术,努力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科技实力还不很发达的国家,尤要注重对武器发展的顶层设计。要提高技术认知力,选准主攻方向,确定正确的跟进和突破策略,加强独创性设计,力求掌握独门秘笈。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薄弱环节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主攻方向,在填补体系空白、补齐短板弱项上下功夫,以问题的破解推动武器装备建设水平的跃升。要搞好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转化运用,探索建立有利于武器装备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东风精神、老军工作风等,是推进装备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大力继承和弘扬,确保一代代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要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团队建设,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形成武器装备技术创新的整体合力。

《光明日报》( 20180901 07版)

 

 

从战略高度认识武器装备现代化

 

 

                  20180901 07:3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东恒 李新安字号

                                   关键词:武器装备现代化;武器装备建设;战争;信息化

 

 【讲武堂】

  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习主席多次强调,必须把装备建设放在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筹划,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来认识和筹划,放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

 

  1.“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

 

  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性因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这一条永远不会变。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武器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如果武器装备上存在代差,仗就很难打了。正因此,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新时代,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武器装备建设的重大意义。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战争,武器装备就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存在。即使在最原始、最极端的情况下,信手可及的石块、树枝甚至人的肢体也可以成为战争的武器。武器装备从来都与战争相伴而生,离开武器装备的强力支撑,战斗力就难以生成和发展,战争也难称之为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虽然奋勇杀敌,但仍付出巨大的牺牲,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敌人;二战期间,波兰军队虽然斗志顽强,但用骑兵战刀与德军的坦克大炮较量,战斗力显然不在同一个档次,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千方百计地提高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获得对对手的比较优势,是各国军队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武器装备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要素中,人固然是第一要素,但人的作用终究要依托武器装备来发挥。大航海时代,面对发现“新大陆”的欧洲强势入侵者,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虽然浴血奋战,但近乎原始的冷兵器哪里是工业时代枪炮的对手;二战末期,垂死的日本法西斯准备与盟军拼个鱼死网破,美军以两颗原子弹很快就让狂热的法西斯分子闭了嘴。事实一再表明,“用人群抵挡大炮,用左轮手枪防守街垒”是多么愚蠢。随着军事技术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武器装备,没有先进武器装备作支撑,人的决定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历史反复表明,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革甚至变革。正如冷兵器支撑的是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支撑的是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智能化兵器支撑的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人类每一次战争形态的演变都是以科学技术支撑的相应武器装备的革命为前提,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通常反映着一支军队的整体建设水平,一支武器装备建设滞后的军队很难称得上是现代化军队。清末清政府大量编练新军,军队也购置了一些先进武器装备,但军工生产能力极为薄弱,就连普通的铆钉都要依赖进口,这样的军队即使手里拿的是现代化武器,也很难以现代化相称。近年来,印军大量进口美、俄等国的高科技武器装备,连续多年蝉联世界武器进口冠军,但由于官兵素质、训练水平和军工生产能力跟不上,导致事故频发,现代化的成色大打折扣。全面推进武器装备现代化,绝不只是研制或引进几件先进武器装备,而是从军人素质、技术能力到制造水平、训练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2.武器装备现代化的时代内涵

 

  武器装备现代化是一个革故鼎新、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具体内涵。信息化时代,武器装备现代化一般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内涵。

  以军事科技现代化为核心驱动。科技是核心战斗力,也是武器装备现代化中最活跃的元素和最强大的驱动力量。人类一经学会制造使用工具,就迅速掌握了石头、树枝等原始武器的制作和应用;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催生出刀、枪、剑、戟等冷兵器;火药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孕育出以飞机、大炮、军舰等为代表的热兵器;以核反应、核效应和核谱学等为基础的核技术,最终支撑核武器的发展;在以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通信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驱动下,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发展突飞猛进。这些年,我军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长于技术应用,弱于基础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短板弱项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尽快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支撑武器装备现代化长远发展。

  以装备训练现代化为重要基础。科学的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加速器。一流的武器装备固然重要,但要形成强大战斗力,还要靠科学的训练来支撑;如果训练跟不上,官兵对武器装备性能不熟悉、操作不熟练、运用不得当,同样形不成战斗力、打不了胜仗。当年南联盟军队用苏联生产的并不先进的萨姆3型导弹,击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军F117A“夜鹰”隐形战机,除了战术运用得当外,训练水平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信息化武器装备构造更复杂、性能更先进,更需要“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操控,通过苦练精训发挥最大效能。

  以制度机制现代化为根本保证。在武器装备现代化进程中,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科学、标准、规范的制度是武器装备战斗力的倍增器,制度建设跟不上,不仅不利于装备效能发挥,还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鸦片战争后,清精英阶层意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英、德等国引进了不少先进武器装备,但因配套制度建设滞后,军队战斗力并无质的提升,以致在抵御外辱中还是屡战屡败。可见,无论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后进者还是“领头雁”,谁忽视制度建设谁就会栽跟头、受惩罚。信息化时代,高科技武器装备的研究生产和操作更加复杂,尤其需要遵循规律,严格按制度办事。

 

  3.抓住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鼓足干劲,把武器装备建设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全面提升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着眼实战需求抓建设。武器装备的根本价值是实战,用武之地在战场。坚持仗怎么打武器装备就怎么设计制造,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基本原则。解放战争期间,我军将士发明的“超级大炮”,用汽油桶作发射装置,用大威力炸药包作炮弹。这一神器,有效弥补了我军重武器装备不足的短板,堪称我军坚持实战导向研制生产武器装备的经典之作。因此,建立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需求生成机制,着力把实战要求转化为论证标准、设计规范、生产和管理保障准则,并落实到装备寿命的全周期,坚持用军事行动和实战训练增强武器装备发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正确方向。

  坚持质量为要抓建设。质量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灵魂。在你死我活的血火战场上,质量过硬、性能可靠的武器装备就是战士的生命。当今世界,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质量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必须把质量问题摆在事关官兵生命、事关战争胜负、事关民族兴衰的高度来认识,坚决贯彻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理念,构建先进实用的试验鉴定体系,加强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确保绝对放心可靠。

  突出创新驱动抓建设。科技是武器装备建设的核心支撑,也是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动力之源。历史上,我军武器装备曾经历过因陋就简的手工制作阶段,也经历过五花八门的“万国造”时代,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技术显著进步、研制生产门类齐全的体系。但当前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同美俄等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不掌握。我们唯有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速创新步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更好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

  完善制度机制抓建设。武器装备是个大系统,武器装备现代化也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机制。加强顶层设计,重点推动顶层立法,突出健全优势民企参与军品研发生产的军民深度融合法规;加强科学统筹,统筹各军兵种、各类武器装备发展,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武器装备建设体系和完善统一的标准体系;加强责任追究,抓紧建立健全武器装备全过程全系统责任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严格追责问责,为武器装备现代化提供有力保证。

 

  (作者:陈东恒、李新安,均系军事科学院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空白边框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 2010-2025  WWW.中国安国.COM  保留所有权力。
京ICP备100335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00095号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